谁又能想到,一个连着一个的技术积累,最终可以把人类送上太空,送到月球表面上去?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乐都在和德国最巨大的化学公司法本集团的代表们交谈。

    因为他们现在有两项德国军队的命脉科技,重要到需要李乐亲自过问。

    一项技术就是石油炼化,法本公司在利比亚生产的石油,有效的补充了德国短缺的燃油。

    有了这条新诞生的生命线,德国的战车就不会再为缺油而困扰。正是因为法本公司的努力,很多困扰德军的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说高质量的航空燃油,在过去一直都是德国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

    罗马尼亚虽然产油,可罗马尼亚油田的石油质量并不高。和最好的美国还有中东石油相比,这里的石油仅仅只能解决有无问题。

    利比亚的石油更多,同时它的石油质量也更好一些。虽然依旧不如中东和美国的石油,但是质量上的提高确实存在。

    正是因为有了更高质量的汽油,德国的飞机和坦克的发动机,输出的功率更高了。

    因为石油产能提升,煤转油掺入汽油弥补数量不足的手段也就不用做的那么疯狂了。

    这也让德国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故障率也跟着降低了不少。

    本来德国精密设备生产是很强的,真实的历史中却因为要勉强使用不合格的汽油,缩短了很长的使用寿命,故障率也居高不下。

    现在拥有了更好的汽油,德国发动机可以在更宽松的环境下工作,提升的效果完全可以用惊人这个词来形容了。

    充足的石油,也让德国可以炼制柴油,为自己的海军提供充足的动力。

    眼看着柴油越来越多,德国陆军也终于动了心思,准备要搞一台扭矩更强劲的柴油机,安装到坦克上试一试了。

    事实证明,德国工程师们也不是一群傻子,他们在有选择的时候,也可以提出很切合实际的意见。

    咬牙在虎式坦克和虎王等坦克上使用汽油机,硬是忍着汽油机故障多等问题,并不是德国人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只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因为他们手里只有掺了煤转油的劣质汽油,柴油那是海军的“特供”。

    石油的充足,让法本公司生产出了大量的石油化工衍生物,其中就包括李乐在意的另一个东西——人造橡胶。

    法本公司,可以说是德国发动二战的另一个主要的技术支持者。如果说没有法本公司的支持,德国可能都不会有勇气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比起缺少石油来说,德国更缺少的,是平日里不能大量储存的橡胶。没有这样战略物资,德国的装甲部队就只是一堆废铁。

    正是有了法本公司的人造橡胶,希特勒才有了战争的资本,才有了德国装甲部队所向披靡的1940年。

    可惜的是,法本公司的人造橡胶质量并不怎么过硬,只是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

    所以这才有了德国二战时期著名的双排交错式负重轮,这才有了后期全钢的坦克负重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