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以及言官们,在面对寇准的时候,会怂。

    因为他们不论怎么为难寇准,传到了民间,都会被说成官员内斗,讨不到好名声。

    但是面对皇族,面对太后,面对官家,他们却不会怂。

    不仅不会怂,而且随时还做好了慷慨赴义的准备。

    只要他们是在面对皇族、面对刘娥、面对官家谏言的时候被处死,那么事情传出去以后,他们立马会名声大噪,然后名流青史。

    他们这些做言官的人,求的就是这个。

    刘娥跟御史大夫以及言官们,就像是斗牛一样,互相喘着粗气,瞪着对方。

    垂拱殿里静悄悄的,针落可闻。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刘娥开口。

    刘娥却死活也不肯开口。

    “哒哒哒……”

    突然,一阵马蹄声在殿外响起。

    垂拱殿上的百官们同时往向殿外。

    寇准皱着眉头喝斥道:“何人敢在宫内行马?活腻了吗?”

    话音刚落,一个身背小旗,披甲持刃,腰间挂着三面腰牌的军卒,策马到了殿前。

    他在百官们注视下,跳下了马背,小跑进了殿里,急声道:“江浙急报,淮南、江、浙一代,近六各州,陷入到了粮荒。牵连的百姓,多达百万。”

    军卒从背后摘下了一个密封的信筒,双手举到了胸前。

    满朝文武听到这话,吓了一跳。

    粮荒不可怕,可怕的是牵连甚广的粮荒。

    牵连到百万人的粮荒,那可是大灾难,处理的要不妥当,必定会有人趁机作乱,趁机造反。

    “快快呈上来!”

    寇准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即让宦官去取信筒。

    李迪却顾不得去等宦官迈着小碎步走到军卒面前,他抢先一步,跑到了军卒身前,夺下了他手里的信筒,拿着信筒就给寇准送去。

    在李迪从军卒手里拿过了信筒以后,军卒脑袋一歪,晕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