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粮仓离开,去往总督衙门,刚离开粮仓没多远就又看到了一个武库。

    这也是一个临时的武器库,库房都是新建的,也是用栅栏围着,朱平安一行路过的时候,还看到一辆又一辆马车拉着一车车的大刀长矛和甲胄入营。

    营地里,数十个差役正在卸车,将一捆又一捆的兵器抱进库房里储存。

    几乎不设防的库房,堆得满满当当的兵器库,不用说,这又是一个鱼饵。

    有粮草、食盐、武器和甲胄,以及富饶的城池,倭寇能忍得住这个诱惑才怪呢。

    “下官朱平安,拜见总督大人。”

    朱平安进了总督衙门,在差役的引领下,前往张经的书房拜见张经。

    “子厚,快快请坐。”张经很是热情。

    “多谢总督大人,下官今日押解一万石粮草和五百石食盐而来,已经交解完成。”

    朱平安落座后,将签票交给张经,表示已经将粮草和食盐交解完成。

    “不用,子厚做事,我放心。”张经摆了摆手,示意不用看签票,表示对朱平安放一万个心。

    “来,子厚远来辛苦,喝杯茶润润嗓子。”张经还拎起茶壶,亲自给朱平安斟了一杯茶。

    “多谢总督大人。”朱平安连忙道谢。

    “子厚,今日来,可有什么发现?”张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缓缓问道。

    “我嗅到了大战临近的味道。”朱平安一脸坦诚的回道。

    “哦,子厚何以见得?”张经微笑着问道。

    “我进城时从南门入城,看到负责镇守南门的乃是嘉兴知府赵崇,关于赵崇投降倭寇一事,我之前已经禀告总督了,总督大人肯定早已核查确定赵崇投倭无疑了。既然赵崇已经投倭,总督大人还令他镇守南门,除了引诱倭寇前来攻城这个理由外,我实在是想不通还有什么理由了。”

    朱平安缓缓说道。

    “就凭此吗?”张经不置可否。

    “还有我押解粮草到粮仓,粮仓布置易攻难守,粮仓内堆满了粮食和食盐,以及距离粮仓不远的武器库,同样易攻难守,同样堆满了兵器和甲胄......如此诱惑,倭寇岂能忍住不来攻城呢。”朱平安接着说道。

    “呵呵,观察细致,不愧是子厚。”张经赞许的点了点头,然后目光看向拓林方向,缓缓说道,“不错,子厚猜的不错,时机已经成熟了,我已经决心对拓林之倭寇动手了,一举为圣上和黎民百姓剪除此害!”

    “太好了!”朱平安听到张经亲口说要对拓林倭寇动手了,禁不住赞了一声,终于要动手,然后拱手请战道,“平安愿为总督大人效犬马之劳。”

    “很好,此一战可离不开子厚你们浙军。”张经温和的笑着颔首道。

    “请总督大人下令,平安和浙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朱平安毫不犹豫的表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