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火修山屐,绽囊护旅琴。

    更嫌风稍紧,移药傍墙阴。”

    或许,这就是她的归处所在吧……

    “如此沧桑的语调,咳……不该是出自林大妹妹之口。”

    心烦意乱之下,再加上修为倒退,绛玉居然没察觉有个人已走到她背后,直到来人开口后她才转过身。

    亭外雨帘垂幕,莺儿手持一把雨伞站在那儿,亭内宝钗离绛玉几步远,一双杏目停她身上,微微笑着。

    “引前人诗句附庸风雅而已,宝姐姐见笑。”

    绛玉的心事从来半点不露于外,更何况是对眼前这位。两人平时不过是礼节性的走动几次,说来完全不算熟稔。

    硬要说双方互相的了解,绛玉凭借那本书可能掌握得还更加多一些。

    纵然很喜欢宝钗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但说到底,两个冷性子是很难交朋友的。

    因为那总需要有一个人先敞开心扉,而不巧的是,无论绛玉还是宝钗,都不是黛玉那种轻易相信他人的傻丫头。

    “林大妹妹博学,方才那首诗我没读过的,出自何人之手?”

    比如此时,宝钗明明极为好奇,却几乎习惯性地先捧绛玉一句,如果换成黛玉或者湘云这种,随口就直接问了。

    “是个名叫李长度的闲客,宝姐姐不认得也正常。”

    搪塞是很容易的,这种话绛玉随口就来,她更好奇的是宝钗怎么会在这里跟她搭话。

    这座石亭离绛黛屋子近,距宝钗那边就需要绕些远了,宝钗绝不是顺路从贾母那里过来的,要么她是要去绛黛屋里串门子,要么就是专程过来找她的。

    见宝钗贴身丫鬟莺儿站得那么远,绛玉估摸着第二种可能性居多。

    “这阴雨天气,你怎么不在屋里呆着,出来又要惹病。”

    尽管宝钗已经尽力遏制,但她急促的呼吸和时不时的轻咳作不得假。

    说起来也怪,绛玉身边但凡有些交往的,几乎人人身上带病,父母妹妹不用提,王熙凤母女也不健康,包括薛宝钗身上这病,更非药石之力。

    诡异的是,这一世那僧道二人并未出手,宝钗至今也没有用过真正的冷香丸,先天再怎么体壮,长年累月的折磨也绝对不是好受的。

    因此绛玉这一句话算提到了点上,宝钗知道林大妹妹平和的外表之下,有着一双能看透他人的眼睛,于是也不再遮掩。

    “林妹妹初来的时候,曾经给我出过主意,用时三年配那丸药,可以压制体内热毒。我只当玩笑也没留心,后见大妹妹医术过人才悔不当初,不知这时配还来得及么?”

    其实在当初救治贾宝玉落水之时,绛玉展现出来的是急救之法,真正让她在荣国府里流传起神医的名号,更多是黛玉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