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行程中,韩总统先后慰问了来自东米国、西米国和盟等国的代表团队。并且在当天下午于研究中心的礼堂内,发表了关于《可控核聚变,人类的终极能源》的演讲。
在演讲中,韩总统重申了对可控核聚变工程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同时还就未来的琼京科学城作了详细介绍。
演讲结束的当天,魔交所科技股板块全线上扬,尤其是与可控核聚变相关的概念股,更是开盘就涨停。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紧接着,2月的第二周,2月11日,大夏参议院通过投票,正式通过了各方从前年开始,就已经在持续推动的《聚变堆商业化试运营》法案。
当法案公布,整个世界的目光都开始聚焦其上。
这份为期10年,计划总投入达到两万亿元的惊人法案,核心目标是在2161年之前,完成聚变示范堆的建造。
第一阶段(2151年~2155年),主要是验证工程技术可行性与集成部件测试,要求聚变功率大于500、氚自持、等离子体稳态运行、反应堆的运行因子大于60;
第二阶段(2156年~2161年),全面演示聚变发电以及聚变发电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要求聚变功率约18000w和运行因子大于99。
法案的具体内容则包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和可靠性’、‘放宽民间管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就是以整个大夏可以动用的最大国力,来推动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进程。
当法案正式发布,大夏科技股板块再次迎来新一轮的暴涨。
截止2月15日收盘,绿能新材料的市值突破到了18万亿元,连续一个星期涨停。
其它几家重量级科技股公司,大夏核工业集团、北方电力、中天科技、特变股份等等,这段时间的股价同样在快速上扬状态。
这个对于可控核聚变产业至关重要2月份,并没有因为这一份法案的公布而结束。
2月20日,西米国的tri-alpha公司,在亚马逊河流域的马瑙斯召开发布会,宣告重启仿星器计划。
仿星器是可控核聚变磁约束的另一种实现方案,与主流世界的托马斯方案同样大名鼎鼎。
至于tri-alpha公司,一般人可能不了解,但是说道它的母公司古歌公司,那就如雷贯耳了。
古歌公司虽然如今大不如末世之前,但实力依然不可小觑。至少它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积累。
另外,说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虽然在大家的想象中,可控核聚变的出现势必会威胁能源巨头们的利益。理论上,能源巨头们应该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恨之入骨,恨不得将它打上“异端”的标签……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与公众们想象的“现实”恰好相反。
也许是因为可控核聚变距离真正成功遥遥无期的关系,反正很多商业核聚变公司的投资方,恰恰正是那
些看上去利益受损的能源巨头。
在演讲中,韩总统重申了对可控核聚变工程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同时还就未来的琼京科学城作了详细介绍。
演讲结束的当天,魔交所科技股板块全线上扬,尤其是与可控核聚变相关的概念股,更是开盘就涨停。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紧接着,2月的第二周,2月11日,大夏参议院通过投票,正式通过了各方从前年开始,就已经在持续推动的《聚变堆商业化试运营》法案。
当法案公布,整个世界的目光都开始聚焦其上。
这份为期10年,计划总投入达到两万亿元的惊人法案,核心目标是在2161年之前,完成聚变示范堆的建造。
第一阶段(2151年~2155年),主要是验证工程技术可行性与集成部件测试,要求聚变功率大于500、氚自持、等离子体稳态运行、反应堆的运行因子大于60;
第二阶段(2156年~2161年),全面演示聚变发电以及聚变发电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要求聚变功率约18000w和运行因子大于99。
法案的具体内容则包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和可靠性’、‘放宽民间管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就是以整个大夏可以动用的最大国力,来推动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进程。
当法案正式发布,大夏科技股板块再次迎来新一轮的暴涨。
截止2月15日收盘,绿能新材料的市值突破到了18万亿元,连续一个星期涨停。
其它几家重量级科技股公司,大夏核工业集团、北方电力、中天科技、特变股份等等,这段时间的股价同样在快速上扬状态。
这个对于可控核聚变产业至关重要2月份,并没有因为这一份法案的公布而结束。
2月20日,西米国的tri-alpha公司,在亚马逊河流域的马瑙斯召开发布会,宣告重启仿星器计划。
仿星器是可控核聚变磁约束的另一种实现方案,与主流世界的托马斯方案同样大名鼎鼎。
至于tri-alpha公司,一般人可能不了解,但是说道它的母公司古歌公司,那就如雷贯耳了。
古歌公司虽然如今大不如末世之前,但实力依然不可小觑。至少它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积累。
另外,说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虽然在大家的想象中,可控核聚变的出现势必会威胁能源巨头们的利益。理论上,能源巨头们应该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恨之入骨,恨不得将它打上“异端”的标签……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与公众们想象的“现实”恰好相反。
也许是因为可控核聚变距离真正成功遥遥无期的关系,反正很多商业核聚变公司的投资方,恰恰正是那
些看上去利益受损的能源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