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孟奶奶和便宜娘因此而有些小分歧,阿瑶摆手表示,自己还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子,不掺和大人之间的事。

    虽说不管是孟奶奶还是王氏,她们都是地道的农家妇人,性格上是有不少的缺点,但也有不少的优点,其中有一点尤其值得称赞,那就是直爽,一般来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绝对不藏着掖着。

    所以,

    阿瑶是一点都不担心孟奶奶和便宜娘的事,她们会自我调节的。

    她想的一点也不错,中午吃饭的时候,孟奶奶和王氏之间还有点小不自在,但等到晚上,却已经彻底恢复过来。

    ……

    又过了两日,阿瑶已经开始了每日按时上学的生活。

    李秀才的私塾才开了没几年,教导孩子也不是为了名声,想着要把学生往科举路上带,不过是为了讨生活,毕竟为了供应他去考乡试,家里一度是掏空了家底,还借了不少的外债,也就是这几年来,李秀才年岁大了,熄了往上考的心思。

    因此,他收学生,并不看什么资质性格,只要给得起束脩,他都是收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秀才的私塾虽才开了没几年,但却已经把家里的外债给还清楚,甚至还计划着要盖新房。

    现如今,李秀才的私塾里有九个学生,年岁都和阿瑶差不多,六、七岁的孩子,性格都比较皮,能坐得住的基本上是没有的,上课也不是很专心,多半也都是想着什么时候下课能出去玩儿?

    而李秀才对他们在上课走神,也不是很在意,只要不调皮捣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影响课堂纪律,他都不大管的。

    相对于这些坐不住的孩子,阿瑶就比较惹眼了。

    从不和那些学生一起调皮捣蛋,乖巧懂事不说,即便是课下,多半时候也都是呆在自己的座位上,温习功课,很是刻苦。

    即便是李秀才对学生不大上心,看到阿瑶如此认真努力的学生,也不免偏爱了一些。

    其实,阿瑶之所以会这般,努力上进是一方面,不过更多是因为和那些小屁孩不大合得来。

    说是拿着书在温习功课,但更多时候是在发呆。

    ……

    时间一天天的走过。

    转眼间,已经过去六年的时间。

    阿瑶已经十三了。

    早在四年前,阿瑶就不在李秀才那里念书了,实在是因为李秀才已经教不了他什么了。孟大梁三兄弟自阿瑶开始念书后,到县城里做短工,也会留意县里比较好的私塾,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秀才开办的私塾了。

    他和李秀才虽然都是秀才,但他和李秀才完全不同,他不缺钱,开办私塾就是为了名声,因而他收学生是要看资质的,太过愚钝的他可是不收。

    宋秀才虽然性情是迂腐一些,但也确实有真才实学,教学生也比李秀才尽心尽力太多,他开办的私塾年岁也久远一些,至今已经二十年,教导的学生有六个中了秀才,其中一个秀才,还中了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