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顾之琳,也是江市的。”

    “顾之瑶,顾之琳,你们是?”

    叫李爱国的人开口问了一句。

    阿瑶点点头:“恩,我们是姐妹。”

    “难怪名字如此相似。”李爱国露出恍然的神情来。

    “我叫赵春雨,是京市的人。”扎着两个麻花辫,生的颇为俏丽的女孩儿,也笑吟吟的开口说道。

    一行五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都不是什么心高气傲,会做夭的性子,因此在等人的时候,他们的气氛还颇为融洽。

    十点多,一个约四十多岁,手臂上还套着一个红袖章的中年男子,赶着牛车走了过来,出示了自己的证件,是他们即将要去的红旗大队的大队长,林爱国。

    听到他的名字,众人还都往李爱国那里看了一眼。

    “看我做什么?名字一样,不是很正常吗?”李爱国开口说道。

    他说的一点都不错,在这个年代,叫爱国爱党建国建党的人格外的多,说句夸张的话,在大街上喊上一嗓子,就有三四个人答应。所以,碰到同名的人,一点不用觉得稀奇。

    林爱国是赶着牛车过来的,当然了,这牛车不是让他们坐的,而是用来拉行礼的,毕竟牛车就这么大,一行五人,行礼都不少,压根就装不下。

    众人一看心里也清楚,干脆利索的把行礼放到了牛车上,人则跟在牛车后面走。

    从清溪县县城到红旗大队的路程,并不算是很远,甚至可以说是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大队,但因都是土路,前几日刚下过雨的缘故,路面还有些泥泞,并不好走。

    一行五人,足走了两个小时,才到了地方。

    直接去了知青点。

    看着那低矮的泥胚房,阿瑶即便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有些吃惊,更不用说其他人。

    顾之琳未曾穿越前,是看过不少年代文,但看着眼前的泥胚房,还是有些怀疑自己主动下乡是不是正确的?

    这房子真的能住人吗?

    林爱国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能,而且不但能,里面还住了不少人呢。

    别看知青点破,但它却是是几年前才盖的,自六六年开始有知青下乡,最先开始,因没有房子,都是借助在老乡家里,不过随后几年里,下乡的知青越来越多,村子里这才趁着农闲的时候,用黄泥给盖了三间泥胚房,当做知青点。

    男知青一间,女知青一间,剩下的一小间则是厨房。

    知青点最多的时候,可住了二十余人呢。

    只是后来,政策的转变和特殊,下乡的知青迟迟看不到回城的希望,不少知青便选择在当地结婚生子,从知青点搬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