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空虚,民间赤贫,军中精锐又消耗殆尽。

    拿什么再去跟人家打?

    只能委屈求全的挨打。

    等到国力充实了的时候。

    文官们已经把持了朝政,军队也被勋贵们腐蚀的千疮百孔。

    文官们要求和,军队拉出去打不了。

    能怎办?

    只能委屈求和,继续挨打。

    所以,归根结底,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赵光义瞎折腾的缘故。

    他若是不折腾,也许,大宋将会是另外一副景象。

    哪怕,他不乱指挥,少折腾一下。

    把指挥打仗的事宜,交给专业人士,也许燕云十六州,早就是大宋囊中之物了。

    志大才疏,偏偏又好大喜功。

    对于赵光义,杨延嗣心中真的生不出一丁点儿的服气和敬佩。

    此前在交趾撤军回程的路上,杨延嗣架空了侯仁宝,甚至暗中已经掌控了兵权。

    为何回到了营地以后,又任由侯仁宝和王诜两个人上蹿下跳的折腾呢?

    原因无它,只因为回到营地后,有人从京中赶来,送给了他一封信。

    信件是曹彬寄给他的。

    信件中有两张纸,其中一张上面,提到了杨延嗣此前发回去弹劾侯仁宝的奏折,被留中不发。同时告诫杨延嗣,不要掺和侯仁宝的进军事宜。

    在另一张纸上,写着四个大字。

    也是曹彬告诫他不要插手侯仁宝进军事宜的原因。

    “将从中御。”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在外将领作战,没有任何自主权,所有的作战方式、作战方法、作战任务,都由皇帝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