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就在南园酒楼的对面。

    陈自如和淑芬到的时候,铺子里头的小厮小九儿和他叔叔李大柱都已经到了。叔侄俩挨在一起,对着前头的一处指指点点,不知道在说什么?

    陈自如上前开了门,大吼一声道:“过来卸门板了,前头有啥稀奇事,看得你们眼睛都转不开了。”

    “前头搭了一个粥棚。”小九儿听见陈自如的说话声立刻掉头走了过来。他看见淑芬笑嘻嘻地抱手行了个礼,丝毫不见外地道:“今儿姐姐过来,又带了什么好吃的?”

    “瓜娃子就知道吃!”李大柱上来就在小九儿的脑门上敲了个栗子,话不多说动手帮忙卸门板。

    铺子一开,大伙下意识地都站到了门口说闲话,陈自如问道:“这是谁家搭的粥棚啊?难民进来也有些日子了,怎么现在才有人想起来搭粥棚,就这么一家够吃吗?”

    李大柱道:“刚才我问了对门的阿德,听说是英国公家的粥棚。大家都在说好生稀奇,从前各家侯爵搭粥棚,他家都抠着不参与,这会子别家没动静,怎么他家起劲了,不晓得这里头有什么名堂。”

    阿德是南园酒楼跑堂的,时常站在酒楼的门口。上南园酒楼用饭的大多都是有钱有势的人物,他认识的人多,嘴又快,附近几家铺子里的人都爱和他搭话。

    淑芬搭着自家哥哥的肩膀,踮起脚朝前看,“好多人啊!今儿是他们搭粥棚的第一天吗?应该还有人不知道这里施粥吧,现在已经这么多人了,明天恐怕更多。”

    “这事,我怎么感觉不妙呢!”

    “英国公府的人也不晓得是怎么想的。”

    陈自如喃喃道:“算了,他们侯爵府的事也轮不到我们这些小民来管。我们还是该干嘛,干嘛吧。”

    几人说着缩回头去,回铺子里各自忙碌了起来。淑芬坐到铺子的高柜旁,慢慢地理账。铺子里头的生意不好也不坏,偶尔有人上门来买盐。

    陈良柱在这边的铺子里也放了一些货,不过卖了些日子,剩下的也不多了。

    到了中午,粥棚前的人慢慢散了。

    小九儿探头出去望了一眼,回来道:“不到两个时辰就收了,这英国公府的粥棚也真是意思意思啊!我听我娘说从前施粥那都是日日夜夜不停的,哪有这样的?”

    “你管人家那么多。”

    “现下有活干,有地方住,少管别人家的事,踏踏实实干你的活。”

    李大柱训斥道。

    他们家都是从蜀地逃荒过来的,在这边也过了好多年了。一家人从前吃过苦头,还是很珍惜现在的日子的。

    翌日过来,粥棚前的人果然更多了。

    陈自如站在自家铺子的门口,有些担心,“明日若是人再多些,就要挤到咱们铺子的门口来了。人实在太多了,就怕他们打起来。”

    南园酒楼门口也站了好些人,两边隔着一条街,大声喊着聊天。陈自如问道:“你们知不知道,这粥棚要搭几天啊?看着架势有些不对劲啊!”

    “是啊!”对面阿德喊过来,“我们东家已经找人去问了,现下也不晓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