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抵挡不住,我党项拥有最精锐的铁鹞子打头阵,背后还有五十万大军,完全可以抵御两国攻伐,前几次便是例子!”
“是吗?”
叶玄当即玩味一笑,看向对方。
“嵬名将军,本侯问你一句。前几次两国对你党项的攻伐,最后你们是正面抵御的,还是撤出了兴庆府回到了羌族故地,最终才得以保全有生力量的?”
“自然回到了羌族故地,这只能说明我党项国主和父亲运筹帷幄,谋略得当。”
“本侯不否认这一点,因为这是人和的一方面。而这里面你们利用羌族故地作为后路,难道不是因为地利?再者,不论是突厥还是我大靖,真正厉害都是大兵团作战,可你们党项所处位置,偏偏各处有关隘和卡口,不利于大兵团运动,如此便是舍弃了两国的优势,而你们党项擅于的事小股骑兵的侵袭,以及对地势的了解,这才能每每占到便宜,你敢说这不是地利优势?”
“这……”
嵬名河车一阵无言。
叶玄看来他一眼,冷笑一声继续道:“最后,人和,”
“先前国师大人也说了,你们党项国几代雄主,都有强国争霸之梦,而代代也都有贤臣辅佐,此为人和。也正是因为有人和,在地利的帮助下,你们每每遭逢国家存亡之际都能逆转乾坤,死里逃生。”
“天时地利人和,此三要素,你们得了其中两种,已经是上天莫大的垂青了,再抱怨,不是炫耀又是什么?”
他的话,直接让嵬名宏图父子俩都是一阵沉默。
事实上,在今日叶玄这番话之前,他们还真没去分析过这些。
一直以来,在他们的认知之中。
党项国能有今日之成就,乃是他们党项人一代又一代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秉承着坚忍不拔,绝不服输的精神打拼出来的。
地理因素是阻碍他们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绝对不是有利的因素。
现在叶玄这般一说,才让两人渐渐意识到,叶玄所言似乎并非不无道理。
可嵬名宏图今日奔着哭惨来的,又怎么会嘴上承认呢。
于是他摇头叹息一声,旋即又感慨道:“话虽如此,可相比于你们大靖,相比于突厥,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我党项终究属于弱势的一方不是吗?”
“天时地利占尽。国师大人,你莫不是在开玩笑?”
“不说突厥,单单说我大靖!我大靖开国之时,天下大乱,各地割据的军阀和农民起义军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我大靖高祖一介放牛娃,不通诗书,不通兵法,身边更无多少精兵悍将,仅凭着一腔热血和不怕死,敢想敢干,敢打敢拼的劲头,最终建立不世之功。在这期间,但凡走错一步,都是万劫不复的境地!说我大靖占据天时,岂不是贻笑大方?”
“再说地利,我高祖发迹淮水,淮水之地虽是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可那是在太平年间。一旦战乱,淮水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四面八方,任何来敌,只要策马驰骋,便能顷刻间将你倾覆!而我高祖皇帝举事之初,在这淮水之地与大大小小的势力大战了不下百场,赵家皇族一脉,几近拼得断绝了血脉,才最终保住了大靖的根基。这便是国师大人所说的地利?“
“至于现在,我大靖虽已经拥万里疆土,北达燕山、云中、朔方,南至百越、交趾,东临大海,西至横断大山,国富民强,万邦臣服!看似蒸蒸日上,实则不也暗含危机吗?”
“越是广袤的疆土代表着所接壤的藩国势力越多,这其中自有虎视眈眈者,也有有不臣之心者,这些人无事不可不想着怎么拆解分食我大靖王朝!而为此,我大靖不得不大肆征兵,以固边疆,如此便劳民伤财,致使百姓困苦,民生多艰!国师大人,觉得这是我大靖的地利?”
“是吗?”
叶玄当即玩味一笑,看向对方。
“嵬名将军,本侯问你一句。前几次两国对你党项的攻伐,最后你们是正面抵御的,还是撤出了兴庆府回到了羌族故地,最终才得以保全有生力量的?”
“自然回到了羌族故地,这只能说明我党项国主和父亲运筹帷幄,谋略得当。”
“本侯不否认这一点,因为这是人和的一方面。而这里面你们利用羌族故地作为后路,难道不是因为地利?再者,不论是突厥还是我大靖,真正厉害都是大兵团作战,可你们党项所处位置,偏偏各处有关隘和卡口,不利于大兵团运动,如此便是舍弃了两国的优势,而你们党项擅于的事小股骑兵的侵袭,以及对地势的了解,这才能每每占到便宜,你敢说这不是地利优势?”
“这……”
嵬名河车一阵无言。
叶玄看来他一眼,冷笑一声继续道:“最后,人和,”
“先前国师大人也说了,你们党项国几代雄主,都有强国争霸之梦,而代代也都有贤臣辅佐,此为人和。也正是因为有人和,在地利的帮助下,你们每每遭逢国家存亡之际都能逆转乾坤,死里逃生。”
“天时地利人和,此三要素,你们得了其中两种,已经是上天莫大的垂青了,再抱怨,不是炫耀又是什么?”
他的话,直接让嵬名宏图父子俩都是一阵沉默。
事实上,在今日叶玄这番话之前,他们还真没去分析过这些。
一直以来,在他们的认知之中。
党项国能有今日之成就,乃是他们党项人一代又一代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秉承着坚忍不拔,绝不服输的精神打拼出来的。
地理因素是阻碍他们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绝对不是有利的因素。
现在叶玄这般一说,才让两人渐渐意识到,叶玄所言似乎并非不无道理。
可嵬名宏图今日奔着哭惨来的,又怎么会嘴上承认呢。
于是他摇头叹息一声,旋即又感慨道:“话虽如此,可相比于你们大靖,相比于突厥,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我党项终究属于弱势的一方不是吗?”
“天时地利占尽。国师大人,你莫不是在开玩笑?”
“不说突厥,单单说我大靖!我大靖开国之时,天下大乱,各地割据的军阀和农民起义军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我大靖高祖一介放牛娃,不通诗书,不通兵法,身边更无多少精兵悍将,仅凭着一腔热血和不怕死,敢想敢干,敢打敢拼的劲头,最终建立不世之功。在这期间,但凡走错一步,都是万劫不复的境地!说我大靖占据天时,岂不是贻笑大方?”
“再说地利,我高祖发迹淮水,淮水之地虽是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可那是在太平年间。一旦战乱,淮水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四面八方,任何来敌,只要策马驰骋,便能顷刻间将你倾覆!而我高祖皇帝举事之初,在这淮水之地与大大小小的势力大战了不下百场,赵家皇族一脉,几近拼得断绝了血脉,才最终保住了大靖的根基。这便是国师大人所说的地利?“
“至于现在,我大靖虽已经拥万里疆土,北达燕山、云中、朔方,南至百越、交趾,东临大海,西至横断大山,国富民强,万邦臣服!看似蒸蒸日上,实则不也暗含危机吗?”
“越是广袤的疆土代表着所接壤的藩国势力越多,这其中自有虎视眈眈者,也有有不臣之心者,这些人无事不可不想着怎么拆解分食我大靖王朝!而为此,我大靖不得不大肆征兵,以固边疆,如此便劳民伤财,致使百姓困苦,民生多艰!国师大人,觉得这是我大靖的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