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粘罕以下皆莫之能及”——宋·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

    …………

    “报——”

    背上绑着两条长长锦鸡尾巴的骑手,一边口中发出不间断的吆喝声,一边打马飞奔。

    这人乃是大祚荣学了大周军制之后,在粟末靺鞨部落里设置的“押官”。

    其它靺鞨人部落的、那些贪婪又年迈首领,他们只会用“梅录”来管理部落里的武士。

    大祚荣每五百人设置“押官”一人,专司如实通传交战时的军情和军令,以方便他对部落武士进行指挥。

    “——大祚荣,那个‘狐狸脸’施展了妖法,我们前线有些武士中了邪祟,正如妖鬼般撕咬周围的同伴。”

    押官的话让大祚荣脸色一凝。

    因为当邻居当了百多年,所以他们粟末靺鞨对于扶余国的情况相当了解。

    事实上,在战前大祚荣就听过扶余国这位新晋北面将军的传说,知道那个泉男建为何被唤为“狐狸脸”。

    而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大祚荣之前亦是许以重酬,在东牟城里延请了一些“高人”来助阵。

    “来人,请那些萨满出阵!”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大祚荣当机立断。

    很快,粟末靺鞨部落的武士阵中,就走出了几名服饰与其他人相差甚多的老头、老太太。

    这些人身上全都穿着鹿皮袍子,袍子上面还用鱼鳔胶沾了花花绿绿的鸟羽,头上戴着高矮不一的神冠。

    区别则在于,有的人神冠上插着鹿角,有的人则系着一段或者几段的熊皮。

    这些人皆跣足而散发,不像一般靺鞨人那样髡发或者结成发辫。

    他们都一手持着兽皮做的大鼓,一手拿着法刀;而且他们的腰间都系着的五色丝绦腰带上垂着一串串的铃铛,可奇怪的是,走起路来却一丁点的响动都无。

    “点火!”

    “把牲口带来!”

    “请神上身,诸人退避!”

    这些萨满之中最年长的一个老妪,一边交代着自己的需要,一边弯腰用法刀在地上画了个圈子。

    不多时,就有人把准备好的干柴堆在圈子里,点起了一团篝火。接着,又有人将三根长矛,矛尖向上,插进了火圈外的地里。最后,一个人牵来一头蒙着眼睛、堵着耳朵的纯色公牛,还有几人合力用笼子抬着一只羊和一只猪走了过来。

    这时,有个萨满老头走了出来,除了法刀之外,他腰间还别着一把二尺长的宽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