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朝堂全部寂静,所有人都沉默的看着刘尚书。

    就连年幼的天子这会儿也停下了哭闹。

    天子虽然年幼,但听到关乎国家安危,也努力收起悲伤,认真地听着刘尚书的建议。

    “刘尚书,那你说怎么办?”

    天子脆生生的嗓音紧张的开口问道。

    “微臣提议加强防备,派重兵把守京城各个关口。”

    “不仅如此,还要派兵镇守皇宫,将所有大臣都留守在宫中,直到太后娘娘安然下葬,否则所有人不许离开皇宫半步!”

    刘尚书站出来,铿锵有力的说道。

    “刘尚书,朕准了你的提议。”

    天子歪头想了想,觉得刘尚书的这个提议不错,爽快点头答应。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

    绝大多数的文武百官们纷纷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毕竟这种做法和直接软禁他们有什么区别?

    “陛下,我们对朝廷、对陛下从来都是忠心耿耿!刘尚书这样的做法,会让多少忠贞爱国之士寒了心?此法万万不可实行!”

    “陛下,聚集在这大殿中的都是国之肱骨之臣,在这紧要关头,若我们都被囚禁在皇宫内,万一真有贼人趁机在宫外做乱,到时才是真的麻烦啊!”

    “......”

    刘尚书听到这些反对的意见,依旧不为所动。

    “诸位的意思是整个朝堂离了你们就不行了?天下是陛下的天下,理应该由陛下说了算!”

    “我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可靠情报作出的判断。太后薨逝,国之大丧,正是人心浮动之际。我们不能不防,必须确保京城安全,以防不测。”

    刘尚书语气坚定,试图说服在场的官员。

    “哼,刘尚书,你这是在质疑我们的忠诚吗?”一位将军站出来,面露不悦。

    “我绝无此意,将军。但国家安危,重于泰山,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刘尚书不卑不亢地回应。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刘尚书知道,他必须尽快结束这场无谓的争吵,采取实际行动。

    “陛下,臣恳请陛下下旨,立即执行我的建议。京城安危,关系到整个呈鄞国的稳定。”刘尚书转向天子,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