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寒走在进宫的路上,边上的大臣们纷纷恭维:“国公爷,我的儿子如今已经十三岁了,是否满足了进你们大明工程学院的资格?

    如果不行的话,我让他去考核一下如何?

    这小子五岁就开始熟读四书五经,六岁开始自创诗词。

    我觉得他已达到了入学大明工程学院的资格,您觉得怎么样?”

    礼部尚书哈哈大笑:“可以,可以!”

    在这个过程里边,陈寒当然是春风得意,忙得是脚不沾地。

    陈寒反问:“部堂大人,您可是礼部尚书,您叫您的儿子去我的工程学院读书,是否会让人笑话?”

    一路上也有其他官员推荐自己的儿子,以及自己的女儿进大明工程学院学习。

    这东西那就是新鲜。

    女学院教授的也绝不仅仅只是女子们学的女子规之类的,还有一些专门的纺织技术以及细密的技术。

    由于女子科举考试肯定是没门,所以他们对女子学院很感兴趣。

    尤其是在这段时间江都郡主的推动之下,女子学院在京城各个茶馆、酒楼甚至在秦淮河上都举行了各种活动。

    尤其是进行纺织速度的比拼,更是赢得了阵阵欢呼。

    陈寒当时去参加了他们的这次活动,还亲自主持。

    所以看得清清楚楚。

    <divclass="contentadv">其实大明虽说礼教森严,但是私底下百姓们的生活还是挺丰富的。

    尤其是大明开国的这一段时期,所有人都只看到了朱元璋的高压政策。

    但是那高压政策主要针对的还是当官的。

    老百姓们呢,在这种政策之下没有多少影响,还是有很多自由空间。

    所以那一次的活动来了许多的人。

    大家看着那些女子们在用洪武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飞快地织布的时候,也觉得这种东西专门去学的话,大家伙今后可能会有一条更好的出路。

    老百姓们看得神奇,当然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大明工程学院的女子学院。

    女子学院除了教这些技术,还会请识文断字的大家闺秀教导女子们学习文化知识。

    现在搞的大部分的官员子女都想要加入大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