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大抵可以算作是他这一派系的,除了新旧政之外,同时,也在推崇实用主义的知行合一可以算作是新学。

    这新学与传统的学问,有这许多不同的地方。

    近两年来,新学逐渐昌盛,尤其是朝堂之间,影响力越来越大。

    于是,这新学与传统的学问便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大明,要想发展,要想强盛,推广实用性,乃是势在必行。

    故而,长久以来,一些个暗中的儒家子弟便被新学压在下面。

    直到此时,杨一清一战封神,教许多人看到了希望。

    杨一清是什么人?

    都察院派往四方的总制陕甘的巡抚,这可是正统的儒家子弟。

    此一番,杨一清用事实证明传统的儒家学问,也是可以打胜仗的,也是相当实用的啊!

    如此一来,那新学,又算得了什么?

    弘治皇帝见状,则是略微蹙眉,沉声道:“此事,你怎么看啊?”

    宋青山一脸认真的样子,想了想道:“臣站着看总不能跪着看啊!”“自然杨公,是极其厉害的!”

    ”短短数日时间,便将安化王平叛,这战功,也是互古少见的,可称彪炳史册!”宋青山真心实意般称赞。

    弘治皇帝已是没眼看,斜瞥宋青山一眼:“有些正行,朕问你,那王守仁,而今如何?”

    宋青山略作犹豫:“臣亦不知,不过来正在剿匪吧。

    王守仁到底在干嘛,他确实不清楚。

    前段时间的来信,那老小子据说在讲学,而在讲学之后,自应当剿匪。对于王守仁的本事,他深信不疑。

    自一战彻底清剿詹师富便开始看出来,这老小子,已然彻底悟道,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有这等本事,打那四大贼寇,理应不成问题。

    弘治皇帝点头:“自也是信任那王守仁的,此子,非同寻常,日后,定会功盖当朝。”

    “只是,有些问题,驸马,你应该心知肚明。”

    “朕不期待那王守仁能够在三个月内彻底平叛匪徒,朕只希望,他那所谓招降卢珂一事,是真的,并非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