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看出某些人,心已经开始歪了,必须要给他们狠狠一耳光。

    此时,底下的大臣闻言,一个个既激动又心寒。

    激动的是,李承乾能说出这么四句至理名言,未来必是一代圣君。

    心寒的是,李承乾的手段真是层出不穷。

    这一招下去,除了脑子不好的,谁还会被裹挟?

    再让脑子不好的,一家功名都被剥夺,这是真正置人于死地。

    贞观时期,除了大灾之年,每年都进行科举的。

    只不过大才之人确实难出,且科举制度还没有完善,并没有殿试的说法,因此并没有详细记载。

    虽然有状元,但一般都是启用来修书,很难得到重用。

    毕竟还是世家门阀的天下,不是他们的人,真的很难塞进来,李世民只能徐徐图之。

    因此,在历史上留名号的贞观状元都不多,更别说留下什么大名。

    大臣们还陷入震撼之中,李承乾又说:“还有何事,继续吧!”

    潜在意思就是,马匪继续找就行了,反正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我也承认是怎么回事,但不会说出来。

    闹事的,尤其是领头的,全给我往死里搞,让他们生不如死。

    被李承乾这一招给吓到了,大家都闭嘴不言。

    等了几秒还是没人出声,李承乾说:“既然刚刚说到读书人,那孤就说一说科举之事!”

    这话一出,所有大臣心中都咯噔了一下。

    “众所周知,我朝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

    常科,只要不是遇到什么特殊情况,每年都会举行。

    制科,特殊录取特定人才。

    主要分为,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

    孤觉得,这样太浪费读书人的家资。

    一年的时间,有些远距离的读书人,赶路就需要花上几个月,这还是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

    一旦出现意外迟到,让他们在长安等一年,他们可能没有如此雄厚的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