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森话音刚落,一道听起来有些沙哑的声音响起。

    “现在就已经清仓日股,可以说说这家星海投资的盈利情况吗?”

    紧随其后,又一道比较粗犷的声音出现。

    “哈里森先生说的好,我也想知道这家公司的收益情况。”

    “保尔森,可以吗?”

    保尔森自信的回应道:“当然,本应如此。”

    “不过我的能力有限,只能以最保守的姿态,大致预估星海投资的收益情况。”

    随后,保尔森开始将星海投资的故事珊珊到来。

    “1987年2月,星海投资成立第一支私募对冲基金——子鼠。”

    “这家私募对冲基金融资500亿日元,也就是3亿多美元。”

    “然后这家公司在短短2个月时间,靠着买卖NTT股票大赚1000多亿日元,差不多是9亿美元。”

    “这是当时的报纸报道,各位请看。”

    说完,保尔森将早早复印好的朝日新闻国际版报纸,分发给可以决定高盛命运的高级合伙人。

    “这条新闻啊,印象深刻。”

    “嗯,这件事可是极大刺激了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

    “没错,我记得当时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也在报道这家基金的盈利情况。”

    这种利用舆论手段达成自己目的的宣传方式,高盛集团再熟悉不过了。

    因为高盛想要打压一家公司股价的时候,就会利用和公司有关的智库,对企业评价进行降级。

    当原本A级评价的公司评级降低到B或者C时,高盛就可以通过做空赚一笔大的。

    这一招非常好用还隐蔽,可谓是屡试不爽。

    保尔森奉承的说:“大家说的没错,这就是纽约时报报道的那家基金。”

    “国内的对冲基金,可是靠着这次宣传获得了不少投资。”

    星海投资远在日本,对于很多有钱但又没那么有钱的中小型投资人来说,十分的不方便。

    这时,国内的对冲基金,就成为了很好的平替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