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登科后
稷平三年秋,新帝广纳贤才,特开恩科,京师风云忽变,骤降大雪,四下里一片素白。五日后,雪霁初晴,青天白日下异象突显,只见水蓝的天幕悬挂着数座琼楼阁宇,仿似天人所住,琉璃幻梦,仙气杳然。钦天监贺之于帝,言上苍感念帝求贤若渴福泽万民之德,故降祥瑞。
帝大喜,遂令改元,更年号为“德显”。
德显十八年秋,又一年殿试放榜,昭帝李悯赐宴琼林苑,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及同进士出身者三百余人聚于一堂,正是“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席间往来络绎,觥筹交错,进士及第三甲列座西席。酒过三巡,皇帝兴致高昂,竟下了龙椅,举杯来到席间玩起了“与民同乐”。众人大惊,皆言不敢,帝摆摆手,大笑道:“朕心甚悦,众卿无需拘礼!”
天子既然发话,进士们也就放胆享宴,一时间气氛更热。
众人之末,有两位同进士出身的举人眼瞄着帝与席首所在交头接耳。
“奇也怪哉,今年魁首怎不是赵楦......”
“谁知道呢?我原也猜是他,可叹如今连个探花都没捞着,名气大又怎么?名不符实也未可知......”
“嘘!仲方兄慎言,免得祸从口出,再不济,人家还是传胪呢!”先发话的人赶紧打断了同伴。
“刘兄啊刘兄,只是可惜我那押出去的二两雪花银,这下子收不回来了……”
二人口中的赵楦,原籍四川眉山,德显十六年随亲眷搬迁至汴梁,随后凭借一手出彩的文章名动天下。据传此子自幼天资聪颖,过目成诵,五岁能诗,十岁能文,当得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可不谓少年天才。放榜那日,众人皆以为折冠者会是这位才名远播的赵楦,可等得卫士在殿上一一宣读名次,结果却出人意料——赵楦并非魁首,甚至连三甲,他都无缘企及。
就在一干人等诧异不已之时,赵楦本人却没流露出任何意外的神色,当下只波澜不惊不慌不忙地叩谢了君恩。
此次琼林宴,赵楦开席不久便去登东上厕所,回席路上特意绕道,恰逢这两人低声讨论自己,他负手驻足听了小半晌,才风轻云淡地从旁走过。
陈仲方二人自然始料未及,更不知这番对话被他听去了几分,心下忐忑,但是见对方神色坦然自若,倒是羞得立时封了口,不敢再多嚼舌根。
赵楦回到座位上,撩袍坐下,人来敬他他便举杯相迎,无人来贺他便自顾倒酒啜饮,并不刻意与谁相交。
宴会持续至晚间才散,皇帝走后,众人也都各自打道回府。
夜色渐深,千家万户的烛火亮了又熄,而城西永安巷内,赵府却一直灯火通明。
赵楦的车马还没出现在巷子中,亲眷奴仆已早早候在门外。马蹄声滴滴哒哒,浓重的暮色下,车舆由远及近,车盖下坠着的白玉莲穗子摇摇晃晃泛着微光。马车停下,帘子倏而被人掀开,探出一张清隽舒朗的少年面目。
“少爷!”
“少爷回来了!”
家童侍婢围将上来,扶着赵楦下了马车。
赵楦站定整理袖口,旁边一个珠翠满头的年轻妇人抬手将怀里一直挽着的披风覆上他的肩膀,并将红绸系带仔仔细细打了个结,涂了蔻丹的葱指抚过少年肩头。
“夜里凉,好生披着。你爹在里头等你呢,快去吧。”
稷平三年秋,新帝广纳贤才,特开恩科,京师风云忽变,骤降大雪,四下里一片素白。五日后,雪霁初晴,青天白日下异象突显,只见水蓝的天幕悬挂着数座琼楼阁宇,仿似天人所住,琉璃幻梦,仙气杳然。钦天监贺之于帝,言上苍感念帝求贤若渴福泽万民之德,故降祥瑞。
帝大喜,遂令改元,更年号为“德显”。
德显十八年秋,又一年殿试放榜,昭帝李悯赐宴琼林苑,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及同进士出身者三百余人聚于一堂,正是“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席间往来络绎,觥筹交错,进士及第三甲列座西席。酒过三巡,皇帝兴致高昂,竟下了龙椅,举杯来到席间玩起了“与民同乐”。众人大惊,皆言不敢,帝摆摆手,大笑道:“朕心甚悦,众卿无需拘礼!”
天子既然发话,进士们也就放胆享宴,一时间气氛更热。
众人之末,有两位同进士出身的举人眼瞄着帝与席首所在交头接耳。
“奇也怪哉,今年魁首怎不是赵楦......”
“谁知道呢?我原也猜是他,可叹如今连个探花都没捞着,名气大又怎么?名不符实也未可知......”
“嘘!仲方兄慎言,免得祸从口出,再不济,人家还是传胪呢!”先发话的人赶紧打断了同伴。
“刘兄啊刘兄,只是可惜我那押出去的二两雪花银,这下子收不回来了……”
二人口中的赵楦,原籍四川眉山,德显十六年随亲眷搬迁至汴梁,随后凭借一手出彩的文章名动天下。据传此子自幼天资聪颖,过目成诵,五岁能诗,十岁能文,当得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可不谓少年天才。放榜那日,众人皆以为折冠者会是这位才名远播的赵楦,可等得卫士在殿上一一宣读名次,结果却出人意料——赵楦并非魁首,甚至连三甲,他都无缘企及。
就在一干人等诧异不已之时,赵楦本人却没流露出任何意外的神色,当下只波澜不惊不慌不忙地叩谢了君恩。
此次琼林宴,赵楦开席不久便去登东上厕所,回席路上特意绕道,恰逢这两人低声讨论自己,他负手驻足听了小半晌,才风轻云淡地从旁走过。
陈仲方二人自然始料未及,更不知这番对话被他听去了几分,心下忐忑,但是见对方神色坦然自若,倒是羞得立时封了口,不敢再多嚼舌根。
赵楦回到座位上,撩袍坐下,人来敬他他便举杯相迎,无人来贺他便自顾倒酒啜饮,并不刻意与谁相交。
宴会持续至晚间才散,皇帝走后,众人也都各自打道回府。
夜色渐深,千家万户的烛火亮了又熄,而城西永安巷内,赵府却一直灯火通明。
赵楦的车马还没出现在巷子中,亲眷奴仆已早早候在门外。马蹄声滴滴哒哒,浓重的暮色下,车舆由远及近,车盖下坠着的白玉莲穗子摇摇晃晃泛着微光。马车停下,帘子倏而被人掀开,探出一张清隽舒朗的少年面目。
“少爷!”
“少爷回来了!”
家童侍婢围将上来,扶着赵楦下了马车。
赵楦站定整理袖口,旁边一个珠翠满头的年轻妇人抬手将怀里一直挽着的披风覆上他的肩膀,并将红绸系带仔仔细细打了个结,涂了蔻丹的葱指抚过少年肩头。
“夜里凉,好生披着。你爹在里头等你呢,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