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日,王镇恶派人送信襄阳,请示派襄阳、水师从汉江北上。二月二十四日,刘衷率战船七十余条到达顺阳,王镇恶隐而不发。
二月二十九日,天雨河水暴涨,王镇恶率一万将士登船,趁夜进入丹水河,于寅初到达丹水城,向驻防在城外的秦军发动攻击。
秦军毫无防备,被雍州军杀得血流成河。姚崇率五千兵马驻防在丹水城中,夜间不明情况不敢开城出战,等到卯正天明方才率军出城,王镇恶已经率军登船回返顺阳城。
丹阳城外二万五千秦军伤亡超过万数,士气大沮。姚崇无奈之下,率军驻扎南乡,命杨佛嵩退守南乡城外,与王镇恶对峙。
接下来几天,丁全陆续送来的战报。
“三月二日,刘裕于覆舟山纵火大破桓谦与卞范之大军,桓玄闻讯带子侄出南掖门逃往石头城,领军将军殷仲文早备战船接应。”
刘裕果如自己猜测的那样,以最短的路程前往建康,桓谦再败,桓玄胆寒,居然弃建康而逃。
“三月三日,刘裕大军移驻石头城,派刘钟占领东府,将桓温牌位焚毁,制晋室先主牌位入祖庙;命中书监领司徒王谧、领军将军王嘏等人召聚文武百官理事;尽斩建康城中桓氏族人,并诛王愉父子;命妻弟臧熹封存国库,收拾图书、宝物……”
“三月五日,百官推举刘裕为使持节、都督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军将军兼领军将军;刘毅为冠军将军,青州刺史;何无忌,辅国将军,琅琊内史;孟昶,建威将军,丹阳尹;魏咏之,征虏将军,吴国内史;刘道规,振武将军,义昌太守……”
最初跟随刘裕起军讨桓的人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杨安玄收到战报已是三月十日,不由得仰天长叹,桓楚王朝建国不过七十天,桓玄就是头猪,仅仅五天时间,便让刘裕从京口起义然后占领建康,接着被赶出建康,自己远在襄阳应变不及。
占据建康后,刘裕肯定会布局建康、京口、历阳、广陵一带,稳固三吴地区,扬、徐、青等州将掌握在他的手中,自己若不能及时应对,将来必受制于他。
可是雍州精锐尽出,襄阳城内仅有数千兵马,根本无力南下,难道只能坐视刘裕坐大。
…………
就在杨安玄收到战报之时,刘裕已经完成了大的布局,除与刘毅、何无忌等人分享了徐、青、扬三州地盘外,任孔靖为会稽内史代替桓玄的亲信虞啸父,让沈氏兄弟回吴兴。
沈家兄弟抵达乌程后,诛杀同族仇人沈预一家;又命刘仲道为余姚令,稳定三吴地区。
接着分任刘粹、刘怀慎为沛郡太守和彭城内史,防止南燕趁火打劫,也防雍州东进;以檀韶为秦郡太守,虞丘进为燕国内史,扼守长江防守桓玄反攻。
刘裕不打算留在朝堂之上,但朝堂之上肯定要留下自己的人,以刘穆之为祠部尚书郎,领堂邑太守;徐羡之为度支库部郎,领军司马,掌握朝庭财权;臧熹散骑侍郎控制皇城;又以沈田子为镇军参事、向靖宁远将军、檀祗振威将军、孙处振武将军等人镇守建康……
天子司马德宗以及琅琊王司马德文都远在寻阳,刘裕为了让这些任命变得名正言顺,请出被贬彭泽侯的武陵王司马遵,声称受天子密诏,以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总百官,加侍中、大将军。
司马遵入住东宫,代行天子职权,称承制,对刘裕的这些任命照单全收,下令追拿桓氏一族。
三月十日,徐州刺史刘裕率军返还京口,也就在这一天,桓玄带着家眷、残部到达浔阳,江州刺史郭昶之出城相迎,遵照桓玄吩咐给予辎重,补给兵力,桓玄在浔阳城稍加喘息。
刘裕命刘毅率何无忌、刘道规等人西进追击桓玄,桓玄则令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与江州刺史郭昶之一起防守湓口。
身在浔阳的桓玄惶恐难安,于三月十四日带了司马德宗等人离开寻阳前往江陵。
为掩饰失败,桓玄撰《起居注》,声称自己算无余策,可惜麾下将士不听调度,才致使大军败亡。
二月二十九日,天雨河水暴涨,王镇恶率一万将士登船,趁夜进入丹水河,于寅初到达丹水城,向驻防在城外的秦军发动攻击。
秦军毫无防备,被雍州军杀得血流成河。姚崇率五千兵马驻防在丹水城中,夜间不明情况不敢开城出战,等到卯正天明方才率军出城,王镇恶已经率军登船回返顺阳城。
丹阳城外二万五千秦军伤亡超过万数,士气大沮。姚崇无奈之下,率军驻扎南乡,命杨佛嵩退守南乡城外,与王镇恶对峙。
接下来几天,丁全陆续送来的战报。
“三月二日,刘裕于覆舟山纵火大破桓谦与卞范之大军,桓玄闻讯带子侄出南掖门逃往石头城,领军将军殷仲文早备战船接应。”
刘裕果如自己猜测的那样,以最短的路程前往建康,桓谦再败,桓玄胆寒,居然弃建康而逃。
“三月三日,刘裕大军移驻石头城,派刘钟占领东府,将桓温牌位焚毁,制晋室先主牌位入祖庙;命中书监领司徒王谧、领军将军王嘏等人召聚文武百官理事;尽斩建康城中桓氏族人,并诛王愉父子;命妻弟臧熹封存国库,收拾图书、宝物……”
“三月五日,百官推举刘裕为使持节、都督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军将军兼领军将军;刘毅为冠军将军,青州刺史;何无忌,辅国将军,琅琊内史;孟昶,建威将军,丹阳尹;魏咏之,征虏将军,吴国内史;刘道规,振武将军,义昌太守……”
最初跟随刘裕起军讨桓的人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杨安玄收到战报已是三月十日,不由得仰天长叹,桓楚王朝建国不过七十天,桓玄就是头猪,仅仅五天时间,便让刘裕从京口起义然后占领建康,接着被赶出建康,自己远在襄阳应变不及。
占据建康后,刘裕肯定会布局建康、京口、历阳、广陵一带,稳固三吴地区,扬、徐、青等州将掌握在他的手中,自己若不能及时应对,将来必受制于他。
可是雍州精锐尽出,襄阳城内仅有数千兵马,根本无力南下,难道只能坐视刘裕坐大。
…………
就在杨安玄收到战报之时,刘裕已经完成了大的布局,除与刘毅、何无忌等人分享了徐、青、扬三州地盘外,任孔靖为会稽内史代替桓玄的亲信虞啸父,让沈氏兄弟回吴兴。
沈家兄弟抵达乌程后,诛杀同族仇人沈预一家;又命刘仲道为余姚令,稳定三吴地区。
接着分任刘粹、刘怀慎为沛郡太守和彭城内史,防止南燕趁火打劫,也防雍州东进;以檀韶为秦郡太守,虞丘进为燕国内史,扼守长江防守桓玄反攻。
刘裕不打算留在朝堂之上,但朝堂之上肯定要留下自己的人,以刘穆之为祠部尚书郎,领堂邑太守;徐羡之为度支库部郎,领军司马,掌握朝庭财权;臧熹散骑侍郎控制皇城;又以沈田子为镇军参事、向靖宁远将军、檀祗振威将军、孙处振武将军等人镇守建康……
天子司马德宗以及琅琊王司马德文都远在寻阳,刘裕为了让这些任命变得名正言顺,请出被贬彭泽侯的武陵王司马遵,声称受天子密诏,以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总百官,加侍中、大将军。
司马遵入住东宫,代行天子职权,称承制,对刘裕的这些任命照单全收,下令追拿桓氏一族。
三月十日,徐州刺史刘裕率军返还京口,也就在这一天,桓玄带着家眷、残部到达浔阳,江州刺史郭昶之出城相迎,遵照桓玄吩咐给予辎重,补给兵力,桓玄在浔阳城稍加喘息。
刘裕命刘毅率何无忌、刘道规等人西进追击桓玄,桓玄则令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与江州刺史郭昶之一起防守湓口。
身在浔阳的桓玄惶恐难安,于三月十四日带了司马德宗等人离开寻阳前往江陵。
为掩饰失败,桓玄撰《起居注》,声称自己算无余策,可惜麾下将士不听调度,才致使大军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