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壑经过提醒后,倒是成长了许多,或许是感受到了压力,所以不成长不行。

    当然,他的那些小心思在朱高煦眼底显得十分滑稽,毕竟就连群臣都能被他手拿把掐,更别提眼前这小子了。

    “这个月,下面京察查抄了四百多万贯的钱粮,你觉得应该如何使用?”

    朱高煦端起茶杯吹了吹,心不在焉的询问朱瞻壑。

    “儿臣以为,这笔钱可以放在国库之中,亦或者让户部拿来做生意。”

    放在以前,朱瞻壑一定会回答修建新的铁路,亦或者是拿来充作军费。

    可现在朱瞻壑已经知道自家父亲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因此他的回答十分保守。

    对于他的回答,朱高煦没有表露出太多的表情变化,就如杨士奇等人觉得的一样,朱瞻壑也觉得自己根本看不透自家父亲,自己根本不懂他,不知道他想要什么。

    反倒是自己坐在他面前时,总觉得有一种浑身不自在,仿佛整个人被脱光的感觉。

    “希望你言行一致。”

    朱高煦没有过多说什么,只是拍拍身旁的矮几:“坐在旁边帮忙理政吧。”

    “儿臣领旨……”

    朱瞻壑按压住了心里的激动,假装冷静的坐到了自己父亲身旁的位置,并小心翼翼的拿起了一本奏疏。

    亦失哈为他准备了一支朱笔,朱瞻壑也投去了感激的目光,随后拿起奏疏批阅。

    这是他处理的第一份奏疏,但这份奏疏的份量却不轻。

    这份奏疏的内容是北征将士的封赏,而封赏这种事情,历来是很得罪人的事情。

    如果处理的人是皇帝,那诸将倒也无话可说,但如果是监国太子,那就很容易让人埋怨了。

    按照自己这次的经历,朱瞻壑对诸将纷别评功,其中由于孟瑛、孟懋、王戎等人都有爵位在身,加上并不是首功,所以朱瞻壑对他们主要以赏赐为主。

    至于其它的五官,没有世袭散阶的就奖励可以余荫子孙的散阶,有散阶的就赏赐。

    整体册封下来,朱瞻壑自己十分满意,并将其递给了自己父亲。

    朱高煦接过一目十行看完,随后便放在了一旁,那意思显然是通过了。

    通过一份后,朱瞻壑也来了精神,开始不断地处理奏疏。

    在处理奏疏时,他也根据自家父亲的表情而知道了自家父亲的思路。

    遇到一些不容易处理的奏疏,他便斟酌着以自己父亲的思路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