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几乎投入几十倍的资源,结果花费十七年都还没让它出现在铁轨上。

    如果研究的是炸药、线膛枪等等对基础材料要求较高,而且难以琢磨的课题,耗费那么多钱粮,磨蹭那么多年,朱高煦能理解。

    可蒸汽机的方向早就被他点出来了,近千人拿着比纽科门、瓦特、斯蒂芬森多几十倍的资源,居然还没把这玩意弄出来,这足以说明这近千人的团队里有许多人都是滥竽充数的存在。

    朱高进去太学看过,有的人只负责端茶递水,对于课题研究什么的根本没兴趣。

    即便做着如此简单的工作,他们每天依旧能拿着朝廷开口的数百贯年薪,这让朱高煦压下了强制让所有人进太学的念头。

    太学需要的,一定是对研究感兴趣,能全身心投入研究的那种人。

    “皇孙的那些同窗进入太学后,做得如何?”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清楚朱高煦的意思,当即点头:

    “会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实践中去,胜过许多太学士。”

    闻言,朱高煦缓了一口气:

    “告诉王甫,对于一些对实验没有作用的人,给他们安排冷清的位置吧。”

    “是……”亦失哈答应下来,而这时那些运送物资的马车也走远了。

    朱高煦带队继续走陆路北上,巡察不一样的风景和民情。

    一路从南京向北,所见到的许多建筑,基本上都是这十几年间修建的,不管是水渠还是束水闸都是如此,因为水泥建筑还是比较显眼的。

    至于百姓的生活,只能说比在洪武年间好了许多,毕竟洪武年间需要胥吏与乡绅富户勾结,帮朝廷收税的同时,还会把乡绅富户的税平摊到百姓头上,同时自己还要贪腐一遍。

    没了这群人,仅凭吏员肯定是不敢严重贪腐的,毕竟他们是流吏,身后没有乡绅富户那么硬的背景,但小拿小要还是避免不了的。

    对于这种事情,只要他们不过分,朱高煦也可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现在的吏员素质还不行,九成九以上都是小学毕业。

    万一过分了,与曾经的那群胥吏无二异,那等中学毕业的学子多了,这群家伙也就该交代了。

    到时候朱高煦会让他们知道,什么钱可以拿,什么不能拿。

    “爹,这里也有人种红薯!”

    前进的路上,朱瞻圻忽然开口,朱高煦闻言当下勒马,随后看了一眼朱瞻圻所指方向。

    在不远处,数十亩坡地几乎都种植了红薯,朱高煦见状翻身下马,拿着马鞭走了过去。

    在那田间有不少凑在一起聊天休息的人,朱高煦凑近之后询问道:“老伯,你们这红薯是从衙门官田领取的对吧?”

    “嗯,有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