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船坞没有漏水!”

    “二号没有漏水!”

    “三号……”

    二十个船坞内,几乎发出了同一指令,所有负责下水的船工开始紧锣密鼓的检查起来。

    好消息开始传来,从一号到九号船坞都没有漏水,直到十号船坞才发现了一点漏水的痕迹,但问题不大。

    再往后去,虽然有些船只确实漏水,但都是些小问题。

    伴随着船坞灌满江水,一艘艘五千料战船开始在挽马的拉拽下,从船坞之中驶出水道,向着长江进发。

    朱高煦率领众人跟随战船走出船坞,看着它们慢慢的进入了长江流域之中。

    很快,硬帆展开,二十艘战船在经验老道的下水船工操作下开始在长江之中行驶。

    不多时,长江两岸便围满了人。

    作为大明第一船厂,每逢龙江船厂的大船下水时刻,总能吸引到人们的关注和兴奋。

    从龙江船厂走出的船,无论是建造过程中的各种创新技术,还是下水仪式上的庄重和祝福,无不让人惊叹和震撼。

    这次的战船,可以说是大明造船最高技艺的代表。

    每当这些五千料战船与一些一两千料的马船擦肩而过的时候,那种大小对比的冲击感让人热血沸腾。

    “成了!终于成了!”

    龙江船厂主事的王船工激动喊着,同时不忘向朱高煦作揖:“殿下,这批船成了!”

    从七月到冬月,整整五个月的时间,龙江船厂耗费了不少库存船料,经历了许多失败,总算赶在腊月前成功下水了一批五千料大船。

    不过若说高兴,最高兴的应该还是朱高煦。

    尽管他知道郑和下西洋的造船技艺十分高超,但史料上的宝船长宽尺度骇人听闻,实际是个什么情况,他自己也不知道。

    可对于他来说,五千料战船,这足以让大明海军驰骋海洋。

    要知道,即便九十多年后的哥伦布首航美洲舰队旗舰圣玛利亚号,折算下来也不过才五百多料罢了。

    相比较下,近十倍的大明五千料战船,就算是单纯撞击,也能把圣玛利亚号给撞沉了。

    “日后,凡是超过五千料的战船,统称为宝船!”

    朱高煦在欢呼声中,大声与身旁的王船工交代起来,并且还不满意道:“我们的船还可以更大,五千料只是一个开始,日后还会有六千料和七千料,直到木料无法承受才会停止。”